第一问:如何界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营销策划类智业公司,和客户到底是什么关系,无极4是合同上的“甲方乙方”?是“顾问先生”?是“品牌管家”?是“迷途导师”?是“服务于被服务”?是“衣食父母”……
以上说法都不准确,或曰“尚欠妥当”。从合作根本目的的角度,营销策划公司和客户的关系应该是“市场运作伙伴”。
第二问:去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nbs
p; 在生意场上,在现实生活中,一向都是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
在营销策划行业,也是如此。当企业顺风顺水、风头日上,在上亿乃至上十亿以上市场份额的道路良性发展时,会有数家智业类公司及机构,在品牌包装、企业家形象、企业文化、新品发布、渠道建设、媒体传播、社会公益等层面献计献策、频繁往来,并也能在一定层面为企业发展实现加分。
而当一个中小企业资源相对有限,屡屡发展受挫,部分智业公司依然用“一招鲜”的模块化的思路去应对,用“教给骆驼的方法去教给兔子”,最终企业发现效果极为有限。看来,很多智业咨询公司做惯了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真的很难。
笔者认为:要“雪中送炭”,除紧贴市场一线的营销策划功底外,更核心的在于智业公司的“责任心”。在于真正以“做客户长线的市场运作伙伴”的心态,将客户生意当成自己生意,以紧密同行不达市场目的不罢休的姿态,去共同克服困难,达成效益。
第三问:按方案出品收费?还是按市场推进收费?
在行业中,我们见到较多的就是按方案/作品收费;消费者调研方案、策略定位、推广方案、广告设计、团队培训、影视创意、公关活动等等单项,都归入收费范畴。在一些外资咨询企业,甚至甲乙双方会议时的出席人次,出席时间,都列入收费清单。
客观而言,如何作品、方案、报告,均属于劳动成果,出品机构都付出了人力、精力、物力等成本,确实应该收费。尤其对于从事单项作业的品牌设计公司、公关活动类公司而言,更应按单项收费。
笔者认为:对于同客户进行项目年度紧密营销合作的营销策划公司,其作为“市场运作伙伴”公司,除了按单项累加进行合计收费外,其实更适宜按项目的整体发展进度收费。即按“客户市场运作进度”,而非“方案呈递进度”。简而言之,以“月度制”、“双月制”、“季度制”等以时间界定的收费模式,更为合理。
这里,再多说句实话:以时间界定的年度收费模式,并非完全是“月度均等分配”。其往往在合作的第一个季度或第一阶段,费用收取占比会略微多一些,因为项目新启动,营销策划公司会调集公司多方精锐力量,人员及精力投入最大。后续收费,待产品在策略落地基础上的正常销售后,会转变成“月度均等分配”。
这样的优点在于:尽量避免一些营销咨询公司为“按方案收费”,将前期精力主要急于为客户提供一波又一波的方案,而一度程度上忽视了“客户是否真的需要”。同时,此类营销咨询公司难以抽出更多时间真正和客户进行一线市场走访,未能更深入思考市场关键症结与解决办法,最终合作双方可能是不欢而散。
第四问:“我靠提成”,如何看?
又有部分营销策划公司提出“我靠提成”的合作概念,以较少或极低的策划合作费和企业签约合作,但要求企业在产品入市销售后,额外支付产品运作中的“销售提成”部分。
笔者认为:从“紧密合作”角度,此举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在实际执行中,个别策划公司为取得业务,策划收费极低甚至“0策划收费”。注重“性价比”的企业暂时是高兴、满意了,但策划公司终究是靠“人”来吃饭的行业,项目组中成员的基本收益往往和基本策划费挂钩,完全零策划费或极低策划费,首先损害的是实际作业团队的积极性,或只能用经验平平的团队,最终达不到市场预期,白白流失市场机遇和造成企业整体利益受损。
这里,推荐一种模式:以一定的适宜标准收取客户固定的月费或季度费用,同时,作为注重市场实效的营销咨询机构,可对企业派驻阶段性“驻点教练”,在客户产品销售收益的基础上,提取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这种模式对于降低客户合作风险,放大合作价值,已取得一定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