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各大自媒体平台可谓遍地开花。各大新闻门户、移动新闻端、搜索引擎公司等,纷纷开辟各自的“自媒体平台”,标示属于自己的“锚地”。然而,由于各大自媒体平台管理均相对独立、互不打通,如何发一篇文章通各路渠道?不好意思,办不到,因为平台内容如微信般各自封闭,平台即便有RSS内容源同步导入功能,但并不是那么好用。那,不嫌麻烦的话,请逐个注册申请,然后逐个发布吧。
大家都在玩自媒体,那么自媒体平台、自媒体号到底是什么?
自媒体的诞生,正是分享经
济的胜利。自媒体人或机构团体创作内容,分享到平台,个人或团体与平台均受益,这是对过往社交媒体平台账号的内容与价值的“升级版”。
首先,从根本性质而言,自媒体平台类似博客等平台,但其门槛高于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因为,大家都可以注册申请博客、微博、公众号,而自媒体号需要积累一定的资历于条件。因此,自媒体号应当是有标榜大咖定位的“机动大号”。这些或个人或机构为主体的“大号”所产生的内容,对各大新闻平台自身内容版块作有机补充,平台可以“千人千面”的阅读习惯推送更多相应的“鲜活资源”。
其次,从商业角度而言,自媒体平台的诞生帮助对应的门户或平台解决了“时效性强”、“个性化”、“风格多样”等方面内容需求,而且可以把平台舆论管控的问责危机一定程度上转嫁给“自媒体人”。每个自媒体号发出来的文章最后,不也都有一句话说明,“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作平台发布”之类的话吗?可以说,自媒体号的产生,增强了新闻平台的内容竞争力,满足了受众多方面的阅读需求。而各个由自然人组成的“媒体号”,百舸争流,一年下来,不知道可以省去多少稿件费用。因为,即便不同自媒体平台都会有奖励计划,而这些奖励相对于海量的廉价优质稿件而言,可谓是“九牛一毛”。这种手法,在一些品牌商家喜欢邀请自媒体人参与“前几名有大奖”的活动一样,在大家的热烈PK下,将品牌方要实现的传播价值“以最低的成本”最大化。
那么,自媒体平台“掘金潮”下,赢利点何在?
随着,各大自媒体平台的构建与发布,众多自媒体人或机构都争先恐后地去参与“体验”,尽管自媒体经济时代尚未真正到来。
首先,就目前各大自媒体平台情况来看,最大的经济效益还是各大自媒体号提供的“近乎免费的优质内容”。有了优质的内容,就能聚集更多的人气,增加移动新闻客户端的用户黏性,有了更多的阅读用户才能向品牌广告商要“更好的价格”,成为更多品牌商家的“合作首选”。
其次,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内容发布还是有一定管控的,例如某些内容不能发布的话“自媒体号的内容就会不能通过审核”。如果把这种内容管控理解为品牌舆论管制的话,也似乎也能给平台带来品牌商家给予的“公关费用”,当然这暂时只是商业角度的猜测。
再者,自媒体平台的布局,最大的价值在于加速新闻移动端平台的布局。无极4对此,有不少自媒体平台干脆只提供移动新闻APP,这些移动端新闻内容不与PC端打通,只供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阅读。圈一批媒体人,有利于圈一批忠实的用户粉丝,加速各大平台的移动端市场布局。
最后,如果把不同的媒体号看作系列信息发布的平台,如果品牌商家对其逐个击破,也不失为一个软文发布的渠道矩阵。而这种模式,在网站、杂志、报纸等媒体的合作已有例子,所谓媒体合作,成本相对低而公关效果却相对好。而对于自媒体号而言,这种商业合作并非都乐于接受,但如果媒体号参与商业合作还是能为其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的。而当下,有不少媒体号已经在掺杂一些“基于品牌产品宣传合作”的软性文章内容了。
好吧,既然自媒体经济时代还未到来,先默默耕耘吧,但是……
事实上,在当下纷纷扬扬的自媒体部落中,不少平台存在的系列不完善问题,或将影响着自媒体人的去留,也关系到对应平台接下来能否更好地存留和发展、获取更大经济价值。得民心者得天下。
自媒体号的申请管理。要申请自媒体号,并非是你曾经发布文章或者有专栏就可以成事的,这里面还要有更多“有分量”的证明,无论是资格、证书还是一些资源方面。由于刚开始申请的人数过多,有部分平台审批的速度奇慢。当然,有门槛是好事,但是很多作者在申请自媒体号的时候经常感到“被怠慢”、“等待”,甚至“碰壁”,所谓体验不够人性化。
自媒体平台自身的人气。如果一个全新的自媒体平台缺乏人气的话,即便优秀的媒体人进去后也“回天乏术”,仰天长叹,最后选择放弃。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池里面没有水,让鱼儿怎样畅快地游?所谓筑巢引凤,那首先还是筑巢吧。因此,自媒体平台自身的定位与宣传推广投入很重要,不能完全指望优秀媒体人带来的粉丝和流量。
自媒体人的存在感。除非是媒体或机构角色进驻的,否则,自媒体号的存在感可能都不太好。即便是平台邀请进来的自媒体人,还得“按规则办事”,不能有任何“偏激”或者“站错队”的行为。否则,可能会出现一言不合就“审核不通过”,或者即便发布了,也得不到平台的相关推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了,为何一些自媒体号的订阅数蹭蹭蹭持续上升,而有些号的订阅增量却如蜗牛般爬行,或者干脆就止步不前。且不说是否因为品牌商家方面的顾虑,还是恪守“自媒体平台的一贯态度”,某些平台舆论过于“严谨”的作风,有时候会让一些活跃的媒体人或专栏作者等无所适从。有时候,所发布的同一篇文章都被推上某主流媒体权威网站焦点图头条了,但放在某些自媒体平台可能换来的只是“寥寥可数的阅读量”,甚至干脆“审核不通过”。如果还有自媒体号为几百上千的订阅号而“窃喜”的话,那么请看看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个人博客吧,由于粉丝基数大,博客文章发布后“每次至少或者也能获上百或几百个点击阅读”。即便很多人都在冷嘲热讽地说,博客、微博时代已经过去。
奖励机制不吸引。即便不少自媒体平台均“放卫星”说有很大的奖金池,有人气流量有RMB,然而最后拿到钱的,或者能拿到多少钱,还真是少数的“一撮儿”,个体能分到的钱也不多。如果自媒体平台能人气阅读按点击量积累积分,然后积分可以兑现的话,相信大家会写得更带劲。当然,自媒体文章供阅读的时候,可以借鉴微信公众号的广告植入分成模式,这对于平台和自媒体人都应该是双赢。只要不是动不动就大图、弹窗,相信读者还是能接受的。广告收益与大投入、优秀内容的产出相互相成,这个道理在电视节目上已经被公众广为接受,君不见电视台、视频网站等都有广告倒计时吗?
整体而言,大家还是可以权当其作“个人文章发布渠道的补充”看待吧。毕竟在新闻移动端平台发布属于自己独到的舆论观点的,是作者的一张名片,也是对传统的专栏、博客等PC端发布的渠道的有利补充。
但是,如果自媒体平台缺乏人气,这估计是很快“挂”的节奏了;如果自媒体平台优势不明显,也可能迟早要“挂”;如果平台对自媒体人缺乏基本的尊重的话,估计也会让一大批自媒体人“挥袖而去”;如果平台对自媒体平台没有想清楚定位、发展和盈利思路的话,不知道能否在接下来“自媒体平台大洗牌”中活下来……
当下,各大平台都在主打的是移动端新闻阅读。对此,自媒体平台的整体持续优化很有必要,而不是圈一批人、立一块自媒体号订阅专区。别忘了,博客不死、微博还未消亡,对于自媒体号这个新鲜事物,自媒体人还保留观望态度中。自媒体人耕耘已久的专栏、博客、媒体约稿等,还是会如影随形、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