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会上,美团将背后的原因归结为“在‘零售+科技’的战略指引下,得益于在零售行业供需两端的持续探索和创新服务,本季度美团继续取得了稳健增长。”这句话其实包含两层意思:1、战略得当的情况下,美团的基本盘依然牢固,且充满韧性;2、零售新业务探索越做越深,且已经初现成果。
如果你留心美团近些年动作的话,不难发现,零售已经成为它的新关键词,最明显的例子是,现在的美团不仅可以送外卖,还可以送花、送药,甚至iPhone之类的数码产品。以至于有人认为,现在逛美团就能实现万物到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起家于团购的美团,后因外卖起势,已经建立起世界顶级的即时配送网络,这代表着美团有着比较强的起手优势和履约能力。结合以上几点来看的话,现阶段美团提出的“零售+科技”战略就很好理解了。
按照美团做零售的逻辑,“即时”和“零售”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关键词,无极4这像极了当初从折扣店起家、最后变成超级卖场的沃尔玛,之所以能和“电商之王”亚马逊抗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建立起了高效的配送网络。不同的是,美团要比沃尔玛更加“灵活”。
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消费者理解为一个网络节点,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在美团上的行动半径被扩大很多,用户通过即时零售下单,同样半小时左右拿到商品,但美团即时零售平台链接的是附近10公里内、几乎所有的中大型超市,也就是说,“沃尔玛里能买到的,美团能买到,沃尔玛里买不到,美团也可以买到”。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转变,这篇文章我们来好好聊一聊。
01
美团早就不是一家电商了
在开始聊美团做零售这件事前,我们先来拆解沃尔玛这家公司。在一些人眼里,沃尔玛之所以能突破规模不经济的魔咒,秘密就在于山姆·沃尔顿先生在30年前总结的:它能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去鉴别顾客的真伪需求呢?
每个零售业的操盘者都知道,零售就是无数个细节堆砌而成,即便身处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当下,这条法则依然受用。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今天的互联网对包括零售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冲击,还远远没有达到颠覆程度,更多的是在工具意义上,找到提升传统行业效率的有效契合点。
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在山姆·沃尔顿写《富甲美国》这本书时,就曾经提过一个有趣的观点——“即便现在的沃尔玛已经是一个覆盖全美的超级零售巨无霸,但一名精明能干的五金店主,照样能把我们打得落花流水。”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在对的时间点卖给消费者对的东西。
“对的时间”和“对的东西”两种商业模式,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两者综合起来做得比较类似的就是电商,它是近年来对消费习惯改变最大的业态,也造就了中国独一无二的物流体系。但有一点,电商和零售的结合,国内虽有先河,但苦于“最后一公里”难题,一直悬而未决。
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内电商和传统商超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前者是流量逻辑,后者是效率至上。因此,电商玩家们往往会把追求流量放在首位,更多用户、更多商家,然后通过广告位变现,反观传统商超,他们追求的是效率,更低价格、更好服务,然后为本地居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差异化服务。
早在七、八年前,国内有大佬曾这样预言过零售行业,除非有一天,大家需要的所有商品都能直接3D打印出来,并传送到家,否则零售商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提高效率,降低中间环节的费用,让利消费者。放在过去,这两条路径很难有交集,但眼下,交汇处恰恰就是美团做零售的核心逻辑。
那么,美团是如何做到二者兼得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前文提到的“美团有着比较强的履约能力”。
拿现在的美团来说,它在零售业务上主攻战略方向有两个:第一是通过对即时物流体系的建设、智慧仓储分拣等,提高履约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最后三公里履约成本;第二是深入供应链上游,通过农鲜直采、全国集采和自有品牌建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同时,也能实时优化迭代,最终让利给消费者。
这是一件相当难且有商业前景的事情,前者目标是“更快更稳”,后者目标是“物美价廉”,两者结合,其实就是早前新零售概念的最终愿景,罗马并非一日建成,门槛高的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一门长期性的生意。但放眼望去,这件事也的的确确适合现在的美团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