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还未恢复
2023年的市场是冰火两重天,悲观的情绪和乐观的情绪同时弥漫,无极4形成了强烈的冲突感。
从悲观的角度去看,首先有两个常量是值得关注的:一是供给过剩。
2023年市场供给过剩,我认为大概得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消化,而且消费品行业的同质化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行业内卷只会越来越严重。
二是人口负增长,2022年,中国人口进入到负增长阶段,大概会在2025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不高。
第二值得关注的是“疤痕效应”。也就是在重大事件过后,人类的行为会发生一些长久的变化。
2022年整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大量人员失业,企业倒闭,人们把钱都存到了银行里。截止2022年的九月底,中国的城镇居民存款增加13.21万亿,是中国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而2021年居民存款增加9.9万亿,这意味着2022年前九个月,我们比2021年一整年多出3.31万亿。一次重大冲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整体经济的恢复也需要时间。
第三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的地缘局势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俄乌冲突、中美的对抗等都会导致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对国内企业这些大宗商品的供应链影响是非常大的。另外,“地狱犬”等新冠病毒在过了春节以后,可能会在国内广泛传播。此外,美国的通货膨胀将导致全球的经济下滑,明年全球经济可能不会特别理想。
第四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当下的经营困境。近两年渠道的碎片化流量见顶,企业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切可以获得流量的渠道,企业都要去关注。
现在很多企业对B2B等渠道还是持否定或保守的态度,实际上,如果有新型的渠道,企业应该是疏而不是堵,所以我建议企业在2023年要着重去关注短视频直播、美团闪电仓、社区团购、B2B等数字化领域,以便疏解经营压力。
3.png
整体趋势向好
从乐观的角度出发,有二级市场的证券分析师预估,2023年中国GDP在没有政策刺激的情况下,增长是在4.5到5.2之间,考虑到国家会出台相应政策扩大内需,预计未来GDP增速将会更高。具体关于市场整体向好的趋势,我总结了七点内容:
首先,从后疫情时代迈入疫情后时代,人们回归到正常生活这个大的趋势不会变。
第二,部分学者已经提出对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的建议,未来国家可能会在数字人民币等相关政策上对基层老百姓提供直接支持,全面拉动消费。
第三,国家从去年提出发展新个体经济,利好夫妻老婆店这类个体创业者。
第四,低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包括新能源汽车、家电等产品都在深入下沉市场。
第五,国家将建设全国的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削弱物流、供应链和市场税收等地方性壁垒,面向全国建设更高效流通的供应链体系。
第六,从2023开始,中国可能会进入七到十年的低增长阶段,不排除未来在政策导向下,供应链金融利率出现下降的可能性。
第七,国家对内需上可能会加大开放力度,拉动和刺激消费。
总体看来,2023年经济基本面的恢复是主题的基调,但是自然恢复的难度可能会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