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信息记忆理论
当前的主流营销理念都认为,消费者心智资源是有限的,营销活动和品牌宣传就是要在消费者有限的心智资源里去抢夺。
美国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乔治•米勒认为,人的心智极其有限,只能记忆有限的信息,人们通常把信息进行分类存储,每个类别通常不能记忆7个以上的信息。
关于信息的记忆,消费者的心智确实如同邮局中的归类箱,邮件递送人路径的每个名字都有一个“格子”。每个“邮件”都根据“信”上的名字被放入“格子”中。如无适合“邮件”的“格子”,“信”就被归到无法送达的一堆信中。品牌也是一样,心智中每个品
类都有一个格子。如格子的名字为“去头屑”,那么这个格子里边会被放上海飞丝、清扬、雨洁等品牌。
心智资源是无限的
一个品类的格子不会放下太多的品牌,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的品牌,他们在人类的心智资源中“加塞”,从貌似“极其有限的心智资源”中硬生生的挤出位置来,比如拥挤的饮料行业中的王老吉、被外资挤压的快餐行业中的真功夫。
事实上,人脑在对信息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对于自我感兴趣或深入程度高的行业或领域往往拥有更多的容量,而这一容量似乎又并非从其他行业信息中挤占(抢占的可能是时间,但心智资源的开发潜力确实不可估量的。在神秘的大脑面前,当前的科学就好像是一个只会猜谜的小孩。很多观点认为,人脑目前的使用只占了所有能开发量的1%,即还有很大的潜能可以去运用)。
正如一个对数学有偏爱的优秀中学生,无极4会花更多的时间在他所喜欢的学科上,但并不妨碍在其他学科获得必要的成绩一样。对于一个行业的广告信息而言,要让消费者记住,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已有的广告数量有多少,而在于广告信息能否有效的扩充该品类的心智空间,让消费者对记忆产生兴趣。
所以,单纯的将一个行业以7个格子来定义消费者记忆模式难免过于武断。
事实上,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记忆就如人类利用电脑文件夹进行文件分类一样!
广告信息储存的心智文件夹模式
如果人脑将自己的D盘定义为购物信息盘,里面的第一级目录里会有很多的文件夹——即大品类文件夹,里面有诸如“剃须刀”、“男装品牌”、“卫生巾”、“理发店”、“眼镜”、“背包”、“手机”、“社交网站”等等成百上千个品类文件夹的存在。
当消费者有某一方面的购物需求,那么人脑将自动双击对应的品类文件夹。当打开“洗发水”文件夹,里面将出现二级目录文件夹(即传统的细分品类),诸如“去屑”、“柔顺”、“营养”、“防脱”等二级文件夹;之后就是点开“防脱”文件夹,出现“霸王防脱”、“飘柔防掉发”、“潘婷防掉发”等三级目录文件夹,以此类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就是通过一层层的子目录下寻找到自己的购买对象并进行购买决策。
翻看饮料行业近数十年来的发展,该行业的二级文件夹目录名目不断增加,从90年代简单的“碳酸饮料”等仅有的几个小类,发展到现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乳饮料”、“功能性饮料”、“保健饮料”等等,而如“果汁饮料”下面的三级文件夹则又细分为“原果汁”、“浓缩果汁”、“果肉果汁”、“高浓度果汁”、“低浓度果汁”(下面的四级文件夹又有“儿童低浓度果汁”)等。
一个行业发展得越成熟,其所拥有的文件夹就越大,二级目录、三级目录甚至四五级目录数量就越多,消费者进行信息搜索及决策的难度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