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一个企业或品牌要获得知名度并不难,只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即可,而要获得美誉度,则需要长期的、精心的维护。
一些企业为了在广告投入较少的情况下,迅速获得知名度,采用事件营销的宣传方式,如前一段时间广东某企业炒作的“研究生卖猪肉”,获得了知名度,对品牌的美誉度却没有什么促进,甚至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品牌的美誉度,选择从事公益活动,由于公益活动很少引起争议、新闻价值不大,往往是“叫好不叫座”,很难引起媒体的重视,也很难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
能否找到一种“叫好又叫座”的方法,在短时间内
以较低的费用,既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又提高品牌的美誉度?2008年底2009年初在广东举办的“帮你回家”活动,将公益活动和事件营销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公益营销的经典之作。
一条新闻引发的一场公益活动
2008年12月2日,天涯杂谈里出现了一个标题为《寻找2009个民工兄弟,帮你回家!!!》帖子,无极4帖子里出现了一块户外广告牌,内容是:寻找2009名在广东的外省农民工,资助每人200元帮其返乡。活动主办单位是:江口醇诸葛酿和茂德公香辣酱。
帖子里声称这个活动是社会上的好心人酝酿已久的,今天凌晨看到网易头条《民工14辆三轮摩托风餐露宿3000公里艰辛返乡》决定立即启动。
颇为蹊跷的是,驱三轮车千里返乡的民工是四川平昌县人,而活动的发起方四川江口醇酒业(集团)公司的厂址也在平昌县,真是天意巧合?
“帮你回家”公益活动敏锐地抓住了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农民工失业潮以及随之带来的部分农民工经济困难、春节无钱回家,也就成功地抓住了社会大众的眼球,一场精彩好戏在紧锣密鼓中开演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仅三天时间,天涯杂谈帖子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2万。
网民对如何甄别申请资助人是否符合条件充满疑虑并且对主办单位的动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企业在搞商业炒作,有人认为是否炒作无所谓,只要能帮到需要帮助的人。
12月4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了《两企业寻找2009名外省农民工帮其回家》、《200元路费送民工,行善还是炒作》两条新闻,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并采访了活动的公关总监李羊朵,面对网友争论的问题,李羊朵相信“绝大多数报名人员还是真诚的”,不讳言“公司在做公益活动的同时的确有打广告的用意,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并希望“更多的企业参与这种炒作”。
主办单位面对争论,并不急于和近年来搞得有些臭名昭著的“炒作”撇清关系,反而坦然承认,有意制造了一个争议话题,并利用争议话题形成的新闻热点,引导各主流媒体纷纷跟进。
12月4日广州日报以《企业欲帮2009名民工回家》为题、12月5日信息时报以《企业欲资助2009名民工回家被质疑炒作》为题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12月5日,南方都市报以《炒作善事,还是值得鼓励》为题对活动进行了评论,认为:“这确实是商业炒作,而且到目前为止很成功。在营销上有一种技巧,叫做事件营销,这就是一个样板。因为有了200元补贴外来工回家的创意,40.18万元没投给媒体,而是投给一个具有高关注度的弱势群体,很符合‘把100万的广告做得像1000万’的广告专业追求。”
同一天,南方报网发表了《“帮你回家”是温暖火炬的接力》、成都商报发表了《以“猫论”考量“帮你回家”》、河北日报发表了《“帮你回家”:企业公民应有的担当》、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帮你回家”产生爱心效应》等评论,对活动进行了正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