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案例:
A店,位置特别好,每年饮用水销量600件(假如)。
开业时B、C两饮用水公司找到了店老板。
B公司给出的合作方案:
水40元每件,零售价45元每件。每月固定陈列3件,年终返利每件2元,前提是不卖别的品牌的饮用水。
C公司
给出的合作方案:
水40元每件,零售价45元每件,不给陈列,长期进货10送1,一次性拿货100件送15件,年销量达成600件给1200元。
两家饮用水公司给出的方案,我们来分析A店的盈利情况:
假设A店每年卖水600件,我们来个盈利分析:
B品牌盈利=固定收入+销售差价收入+年终返利
=36件水*45+600件*(45元-40元)+1200元=5820元
C品牌,全部按100送15算,600件就是90件收入。
C品牌盈利=促销收入+销售差价收入+年终返利
=90件水*45+600件*(45元-40元)+1200元=8250元
从上面分析得知,无极4店老板选择C公司合作盈利高于和B公司合作。
店老板会做出什么决策呢?
我们也许会认为店老板会选择和C公司合作。
但很多时候,店老板的选择让很多理性分析的朋友大跌眼镜。
店老板会选择和B公司合作,为什么?
我们看看B公司的合作方案,只要专卖B公司的产品,不管卖多少,一次进货的数量多少也没有规定。每个月都有3件免费的水赠送,年底完成多少都有每件2元的返利。C公司的合作方案就不一样,盈利数据看上去很美,但前提条件每次下货必须保证100件以上,年终完成600件,每件返利2元,没有达成目标就没有年终奖励。
人性在促销中的表现
“不劳而获”是人性贪婪的表现。B公司的促销方案正好迎合了老板“不劳而获”的心理,所以老板很快接受。C公司的促销方案完全是一种理性思维,给店老板的感觉就是,所给的,就是自己挣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年终达成奖励更是把店老板置入了一种风险的境地。保守起见,还是选择和B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