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每月一定有一个一惊一炸的新闻。
三月的一个周末,因为《南方周末》的一则报道显得尤为不同,一篇题为《刺死辱母者》的报道刷爆朋友圈,并引发了其他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从业人员纷纷撰文表示看到了传统媒体的坚守,并由此感慨以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泛滥的当下依旧会有新生。
在唱衰传统媒体的当下,《南方周末》的这则报道已经超越新闻报道的本身,而被赋予了振兴行业的厚望。但是一篇报道能挽回传统媒体的颓势吗?笔者持怀疑态度,而且笔者也不
无悲哀地感觉到:其实我们心里都在等待着那把要了传统媒体老命的刀,只是不知道何时刀落而已。
一、传统媒体的悲哀,为10W+作嫁衣裳
笔者之所以对传统媒体持如此悲观的态度,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实在是太少振奋人心的消息。以此次《南方周末》的报道为例,南周的报道似乎有再次重回黄金年代,引领舆论中心的感觉,但实际上只是再次印证了传统媒体沦为新媒体内容提供者的无奈境遇。
这篇文章的火爆并非是报纸的大卖,抑或是官方客户端安装量的陡然增多而为公众所知,靠的是朋友圈的分享,和一些公众号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实现的。说白了是以微信微博公众号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合力引发的热点,传统媒体只是做了第一步而已。
当然乐观来看,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依旧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但是悲观来说,传统媒体的作为媒介本身的平台影响力已经大大衰落了,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
二、委曲求全的媒体融合 电视媒体的艰难转身
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又何止是纸媒,电视媒体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电视观众的流失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与报纸订阅用户的流失有着相似的轨迹。当然电视媒体的反应比纸媒要快速许多,至少当看到纸媒尸横遍野的时候,电视媒体已经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然而不可逆转的是电视媒体的内容也正在日渐沦落成IP产品。
且不说电视节目的网站播放化,就说说现在如火如荼的三网融合,表面上看来是电视媒体搞媒体融合的积极举措,但是背地里又有着多少的忍辱负重和利益置换。
IPTV的全面推广首先牺牲掉的是有线电视的利益,在与电信运营商的博弈中,也常常无奈地签订一些丧权辱国的协议。不得已而为之的背后正是因为电视媒体已然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机,不努力变革的话,只能坐等死亡。
三、汽车上的电台 被遗忘的广播人
我们最后一次关注广播电台,大概就是所谓汽车的普及让广播重获新生之类的话题。但是具体怎么“新生”的,我们很少再次关注,似乎只要有人听就有了一切。而对于广播背后的广播人我们关注的就更加少了。
事实上许多广播人根本就没有撑过那次广播的行业危机。在广播电视合并之后,许多广播人艰难转型成为了电视人(殊不知是跳入另外一个坑),而留下坚守的那一帮人,也并非易事。
别的且不说,单从收入来说就曾经历断崖式的下跌。现在电视人在抱怨收入日渐稀薄的时候,广播人显得异常淡定,因为已经不能再少了。不信你可以问问身边的电视人和广播人,两个群体的收入悬殊多少。
不过两个序列的收入差距,其实只是行业衰败的先后顺序不同而已。广播的“新生”只是“活”了下来,能活多久,仍未可知。
四、砍下来的那把刀,是谁握的?
不管大家承认与否,砍向传统媒体的那把刀终究是要来的,无极4那么到底是谁握起了这把刀?
首先,应该是科技的优胜劣汰。这是一个最无可奈何的答案,毕竟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抵挡住时代的巨轮。科技的发展变化让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日渐落伍。报纸、电视、广播的传统传播渠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接收方式,人们渴望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而非一个庞大的固定终端收发信息,传统媒体传播能力的削弱,已成定局。
其次,浮躁的社会抛弃了认真的媒体人。什么样的受众决定了什么样的内容生产。在当下认真做内容获得关注远不如投机取巧或者发泄暴戾之气获得的关注多。一篇关注社会现实的深度报道,没有一个女主播关于黄鳝的色情直播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沉重的生活压力已经让人们不堪重负,阶级的固化更是让人们对生活满怀绝望,人们只要满足自己猎奇式的窥私欲,麻痹自己的浅阅读,或是矫揉造作的生活方式展现,在粉饰太平中继续生活。
第三,移动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传统媒体的死亡。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正在成为连接一切的终端。值得注意的是,报纸的衰落轨迹和智能机的全面普及在时间上有着惊人的重合。移动端的便捷性以及普及化程度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都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各种应用的野蛮生长更是满足了用户方方面面的需求,传统媒体要想建立以自身为中心的连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四,社交应用的繁荣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报告显示,62%的美国人在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其中逾44%用户会通过Facebook阅读新闻。而在国内,微博在新闻发布的及时性上一直跑在最前列,而现如今又有了微信朋友圈的助阵,社交媒体的繁荣正在让传统媒体称为热点新闻事件的跟屁虫,社交媒体引爆,传统媒体跟进的套路屡见不鲜。
第五,制播分离的负面效应将成为压死传统媒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许多传统媒体将制播分离作为自己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时,殊不知这一举措和挥刀自宫没有啥区别。制播分离并没有为传统电视台培养出一批精明能干的电视人,反倒是让制作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而随着制播分离的推广,电视内容IP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也进一步造成了电视台的空心化,当平台的影响力日渐衰微时,电视内容自然也会迁移到其他平台,网综和网剧的热播不是最好的说明吗?
五、大刀终将落下 慷慨面对还是另觅出路
不管怎么说,这把砍向传统媒体的大刀终将落下,笔者好奇的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如何来面对呢?
1、无知者无畏。与其说无知者无畏,不如说既得利益者无所畏惧。笔者调研了多家省级电视台,从上而下弥漫着这种无所畏惧的气息,领导们盲目地觉得他们终将解决传统媒体遭遇的困局,中层们安逸地觉得不管怎么变现在拿到的利益是真的;底层台聘员工觉得堂堂事业单位,再不济也能靠政府救济混个饭饱。这虽然不是全部,但却是大部分媒体人的众生相。
2、精英人物出走。在知乎上,有一个“为什么资深媒体人纷纷跳槽?”的提问,底下有人回答,“谈理想和情怀的年代早就过去了,产品经理所能获得的影响和报酬也远远超过了主编”,传统媒体精英出走已经不是新闻了,最近出走的就有浙江卫视跑男教母俞杭英。有能力的人当然不会引颈待戮,他们正在这一轮互联网浪潮中开辟自己的新世界。
3、忧郁的坚守者。每个传统媒体都有一些有梦想的人,总有一些人希望能够坚守最初的梦想,尽管他们已经认识到大环境的改变已经让他们的工作今非昔比。他们对前途充满惶恐,但是也会认真做好手中的每一份工作,他们能做的只是想尽力让这把刀落的慢一些,砍的轻一些。